本站收录了完整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不仅插图高级,而且全部链接到卫星影像甚至高清街景,如同身临其境。
谷歌卫星使用说明。 如果你喜欢这个小玩意就请告诉你的朋友。咱们不是土豪也能嗨嗨皮皮环游世界!
克罗地亚斯普利特古建筑群及戴克里先宫殿(Historical Complex of Split with the Palace of Diocletian)建造于公元3世纪末到4世纪初,它的废墟在城中随处可见。天主大教堂是中世纪时期在古代的陵墓上建造的。十二到十三世纪的罗马式教堂、中世纪的防御工事、十五世纪的哥特式宫殿以及其他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风格的宫殿构成了保护区的其他景点。戴克里先宫是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284~305在位)退位后居住的宫殿。这座皇宫便代表了罗马帝国君主专制强化的特色,取城堡形制,建筑方整严密。该宫南临亚得里亚海,东、西、北三面筑有高墙,大门亦取堡楼形式。逛一逛这个漂亮的海滨古城
平面呈长方形,宫殿南北长215米,宫墙厚2.1米。前临亚得里亚海,南高22米,北高18米。计16座塔楼和4座宫门。其中心有两条11米宽的拱廊大道。宫殿前部为寝宫,沿海拱廊长160米,宽7.3米,可瞭望海景和达尔马提亚海岸。后部为朝堂,宫殿于阿瓦尔人入侵时被严重破坏,639年阿瓦尔人撤退后,宫殿遗址被萨洛纳城难民改为他用。
斯塔万格(Gamle Stavanger),官方宣称的成立时间是1125年。市中心有大量的18及19世纪的木建筑,这些建筑都被当做城市的文化财产而受到保护,因此也使得市中心显得与众不同。鹅卵石的人行道穿过一排排刷成白色的房子,很是漂亮。斯塔万格大教堂(Stavanger domkirke)是挪威历史最古老的大教堂,大教堂修建于约1100年时,大约在1150年时竣工。
自一万年前冰河时代的冰川开始消退之时斯塔万格就开始有人居住了。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附近区域自872年哈弗斯峡湾战役以来就成为了地区经济中心。12至14世纪之间逐渐成长为教区和集镇。斯塔万格街景
黑山科托尔的自然与文化历史区(Natural and Culturo-Historical Region of Kotor)建立于公元7世纪,因著名的石造工艺与肖像艺术而成为当时重要的艺术与商业中心。众多的纪念遗迹中,包括了四座罗马式教堂与城墙,在1979年的一次地震中被严重毁坏,之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此城恢复了原貌。15至17世纪威尼斯共和国的防御工事
科托尔是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存中世纪古城原貌最完整的城市之一,拥有大量的名胜古迹,比如老城中建于1166年的圣特里芬大教堂和在城市周边延伸长达4.5公里的古城墙,以及科托尔的自然和文化历史区。
圣斯特凡岛(Sveti Stefan),面积0.015平方公里,它原本只是一座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渔村,后来因景色秀丽、海水澄澈逐渐发展成为度假之地。这座小巧的岛屿通过一条地峡和大陆相连,岛上遍布酒店、度假村和陶瓦屋顶的民居。
黑山圣斯特凡岛是亚得里亚海的一颗最灿烂的明珠,黑山刚刚独立时缺钱就把这个岛租给新加坡人,新加坡商人修宫殿一般的修葺了4年,2011年才开始营业。
圣巴尔多禄茂教堂(St. Bartholomä),是一座天主教朝圣教堂,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贝希特斯加登县。教堂座落在国王湖(Königssee)西岸的半岛,只能乘船或长途跋涉才能到达。教堂起源于12世纪。自16世纪起成为巴洛克风格。
圣巴尔多禄茂教堂有两个半球形红色圆屋顶,平面图仿造了萨尔茨堡主教座堂。教堂附近有一个同名的古老狩猎小屋。小屋和一同建于12世纪,已经重建多次。今天它是一个小客栈。
瓦尔·迪奥西亚公园文化景观(Val d'Orcia)是西耶那农业腹地的一部分。为了反映理想化的良好治理模式并创造一幅令人愉悦的美景,在公元14和15世纪划入城市国家领土时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开发。灰白色的平原上耸立着点点突起的圆锥形小山峰,上面散布着一些定居点,这景致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
从中世纪起,瓦尔迪奥西亚这个边境地区一直就是朝圣者前往罗马的必经之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景点由这个山谷区域的五个地方组成,分别是圣奎道尔恰,卡斯提料道尔恰,拉迪克法尼,皮恩和蒙特尔奇诺,这些地方汇集着很多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建筑和艺术作品。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 of Honghe Hani Rice Terraces)至今有1300多年历史,规模宏大,分布于云南南部红河州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县,总面积约100万亩,其中元阳县哀牢山是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当地的梯田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如等高线般从海拔2000米的山巅一路蜿蜒至山脚下,级数最多处有3700多级,最陡的山坡达到45°。
遗产区面积为16603公顷,缓冲区面积29501公顷,展现了最集中、养护最好的坝达、多依树、老虎嘴3个片区,包括了最具代表性的集中连片分布的水稻梯田及其所依存的水源林、灌溉系统、民族村寨。核心区域内的82个村庄里住着8万名哈尼族及其他6个少数民族的村民。红河哈尼梯田所展现的生产生活方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人类在极限自然条件下顽强的生存能力和伟大的创造力。
圣奥古斯汀考古遗址(San Agustín Archaeological Park)是迄今为止哥伦比亚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遗址分布在面积达200平方英里的土地上,想要游览这些古迹最好的交通工具是吉普车和马。在南美洲一片原始壮观的风景区内竖立着一些巨大的宗教性的纪念像和雕塑。神和传说中的动物都被精湛的雕刻出来,使它栩栩如生。这些艺术杰作显示了从1世纪到8世纪北安第斯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该地属于山区,地形以丘陵、峡谷为主。几个世纪以来,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居住着代表各种文化的民族,因而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许多有考古价值的文化遗址,其中最著名的有雕塑、石刻、石棺以及雕有人物、动物、神话传说的岩石雕刻。现在还不能确定这些文物究竟代表什么具体的文化,只能推测他们代表了各种礼拜,尤其是对死者的礼拜。丛林深处有人家
阿尔巴尼亚的布特林特(Butrint)自史前时代就有人类聚居。它先后成为希腊殖民地,罗马人的城市和主教管辖区,随后是拜占庭统治的繁荣时期,接着又被威尼斯人占领。城市在中世纪晚期被遗弃成为荒泽。最早的人类定居的考古学遗迹源于公元前10至前8世纪,当时的居民点可能向科孚岛贩卖粮食公元前4世纪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居民点,当时的居民点拥有一座剧院,一座阿斯克勒庇俄斯的神庙和一个市场。
1386年威尼斯共和国买下了这个地区(包括科孚岛),但是威尼斯的商人只对科孚岛感兴趣,因此布特林特再次缩小。1490年威尼斯在布特林特建造了一座城堡和一个小港口,此后这个地区只有少数人居住。1797年在干波佛米奥条约中威尼斯将布特林特让给拿破仑,布特林特沦入法国控制。1799年当地的奥斯曼帝国总督攻占这个地区。直到1912年阿尔巴尼亚独立前它一直属于奥斯曼帝国。阿尔巴尼亚独立时当地无人居住,城市的遗址被携带疟疾的沼泽环绕。
现存的考古遗址展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风貌。1999年被评为遗产的遗址界限再次扩展,不仅包括古希腊至古罗马时期的围城(近16公顷),而且增加了184公顷周边地区,这样更有利于保护这个遗址。
腾布里克神父水道桥水利设施(Aqueduct of Padre Tembleque Hydraulic System)建造于1553年至1570年,长45公里,它包括一个储水区、山泉、运河、分水槽和带拱廊的水道桥。这座水利设施体现了欧洲罗马水利工程建设传统和传统中美洲建筑技巧的融合。除此之外,这里还有现存水道桥上最高的单层拱廊。点一下桥上那个突出来的部分,可以上到桥的顶部。桥头在这里。
友情链接: 大图库卫星 大图库 超级模特 it屋 嘘嘘图片网 扣子图库
找茶网找茬 5iy.com 粤房网 暗黑 就买就卖 淘狗 2QQ 看电影.
卫星地图 途嗨 随手贴 图王谷歌地球网页版 抓钱 DJ库 35168 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