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地球谷歌卫星网页版

佛兰德的比津社区 Flemish Béguinages
你们城里人真会玩,都开始玩卫星了……      图库


本站收录了完整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不仅插图高级,而且全部链接到卫星影像甚至高清街景,如同身临其境。


谷歌卫星使用说明。 如果你喜欢这个小玩意就请告诉你的朋友。咱们不是土豪也能嗨嗨皮皮环游世界!  

维琴查城和威尼托的帕拉迪恩别墅 City of Vicenza


维琴查城和威尼托的帕拉迪恩别墅(City of Vicenza and the Palladian Villas of the Veneto)维琴查城于公元前2世纪修建在意大利北部,在威尼斯人的统治下,维琴查于15世纪早期到18世纪末达到全盛时期。城市的建筑在意大利建筑师安德烈亚·帕拉第奥(1508-1580)的主持之下。


维琴察大会堂(Palladian Basilica)建于1549年,它不是教堂,而是重修的法院。奥林匹克剧院(Olympic Theater)是现存最古老的室内剧院。它原是古代要塞,后由帕拉蒂奥进行改造。在工程开始后六个月,帕拉蒂奥就去世了,只留下改造方案和草图。基耶里凯蒂宫(Palazzo Chiericati)坐落在奥林匹克剧院对面,现在是维琴察市立博物馆 的所在地。它从1551年开始建造,直到1680年才完工。

萨夫兰博卢城 City of Safranbolu


土耳其萨夫兰博卢城(City of Safranbolu)于中世纪前即已建成,从13世纪到20世纪初铁路的出现,萨夫兰博卢一直是东西贸易线上一个重要的驿站。它的老清真寺和老浴室建于1322年。在17世纪它的建筑影响了奥斯曼帝国大片地区的城市发展。


市内截然不同的三个区域显示了土耳其传统中的不同方面。鳞次栉比的店铺和手艺作坊组成了集市区、集生活工作功能于一身的古老的非穆斯林住宅区以及带葡萄园的度夏住宅。最古旧的房屋是木料与粘土、砖瓦、石料的混合搭建结构,一楼界面不设窗户,而在二楼开一扇宽大突出的窗户以提供宽广视野。站在窗前,几座清真寺跃入眼帘。萨夫兰博卢城街景

塔夫拉达·德乌玛瓦卡 Quebrada de Humahuaca


塔夫拉达·德乌玛瓦卡(Quebrada de Humahuaca)是阿根廷西北部胡胡伊省的一个山谷,山谷里的遗迹表明,该地在1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这里一直是最主要的商业通道。这里是史前印加帝国(Inca Empire)时代(公元15-16世纪)狩猎者和客商进行交易的场所。这里同时也是19-20世纪人们为独立而斗争的战场。


其中最美丽的村庄就数殖民地时期的普尔马马尔卡(Purmamarca)村庄了,它背靠七色山,从其地层可以看出其不同的地质年代。在Maimar就可以看到有明亮条纹的山脉所构成的峡谷,它以艺术家的托盘(La Paleta del Pintor)而著名。在这个峡谷里最显著的景点是Pucara de Tilcara考古遗址,它是哥伦布发现大陆以前由当地人建造的加固城镇。这里有一块巨石作为南回归线记号,每到6月21号中午,太阳就会投射到上面显示出一个确切的垂直阴影。中国的七彩丹霞

乌韦达和巴埃萨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群 Úbeda and Baeza


乌韦达和巴埃萨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群(Renaissance Monumental Ensembles of Úbeda and Baeza)两座小城最早建于何年何月,已无人知晓。两城间隔不过10公里,数百年来一起缓缓向前发展,风格各异,相得益彰,尤以文艺复兴时期更为突出。所以,乌韦达和巴埃萨人将这两座小城称为“双子城”。


在16世纪,乌韦达和巴埃萨因从纺织品的生产而致富,同时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影响到了这两个小镇。当时聚集在此的贵族们对文艺复兴的美学思想尤其热衷,于是请来意大利的艺术家安德鲁(Andrés de Vandelvira)。现在乌韦达和巴埃萨的大部分文艺复兴风潮的建筑均出自此人之手。乌韦达的主要古迹:巴斯克斯-德-莫丽娜广场(Vázquez de Molina Square):市中心广场,被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所包围。萨尔瓦多教堂(Capilla del Salvador):修建用于安置当地贵族的墓葬。圣地亚哥医院(Hospital de Santiago)是西班牙最华丽的文艺复兴建筑。

海法和西加利利的巴海圣地 Bahá’i Holy Places in Haifa


海法和西加利利的巴海圣地(Bahá’i Holy Places in Haifa and the Western Galilee)体现了巴海浓厚的朝圣传统,以及它们所蕴涵的关于宗教信仰的深刻内涵。这一遗产由分布在阿克和海法11个地方、与宗教创始人有关的26座建筑、纪念碑和遗址组成,其中包括位于阿克的巴哈欧拉圣陵和位于海法的巴孛陵墓。此外还有房屋、花园、公墓和用作教务行政、档案室和研究中心的大规模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现代建筑群。


海法最著名的历史遗迹是巴孛陵墓,又称巴哈伊(宗教名称,创始人为伊朗人米尔扎·侯赛因·阿里·努里)圣地巴孛陵寝梯田花园,它依卡梅尔山而建,共有18层梯田,从山顶到山脚延伸达一公里,垂直高度达225米,最大坡度达63度。花园轴线台阶的两侧,对称装点着草坪、花床、灌木以及一些人工装饰。梯田花园上层向下看,海法市的美景尽收眼底。终于找到了进入这个花园的地方


阿克作为海法和西加利利的巴海圣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内多古迹,有12座伊斯兰教古清真寺,最宏伟的是贾扎尔清真寺及其浴室,还有阿卜杜拉帕夏的宫苑。巴哈教派创始人巴哈乌拉的陵墓,被巴哈派信徒视为圣地,均具有伊斯兰教建筑风格。

马埃谷地自然保护区 Vallee de Mai Nature Reserve


马埃谷地自然保护区(Vallée de Mai Nature Reserve)位于非洲的塞舌尔,保护区有许多珍贵的植物,其中最著名的是4000多棵海椰子树。高达数米,最高的有30米,树上生长的椰子每个重10~2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


玛依谷地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为195公顷,在普拉兰国家公园(324公顷)内,海拔介于160米到200米之间。包括中央山脉的一条河谷,两条小溪发源于谷中,分别与东面和西面的大海相通。公园的主要河流向西流入圣安妮湾。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地区无人进入,依旧保持原始状态。

奇琴伊察古城 Chichen-Itza


奇琴伊察古城(Pre-Hispanic City of Chichen-Itza)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2公里,有建筑物数百座,是古玛雅文化和托尔特克文化的遗址。南侧老奇琴伊察建于公元七至十世纪,具玛雅文化特色,有金字塔神庙、柱厅殿堂、球场、市场和天文观象台,以石雕刻装饰为主;北侧新奇琴伊察为灰色建筑物,具托尔特克文化特色,有库库尔坎金字塔、勇士庙等,以朴素的线条装饰和羽蛇神灰泥雕刻为主。


普克(Puuc)风格建筑群的修女院(Grupo de las Monjas)、教堂(La Iglesia)。北面的椭圆形天文台(El Caracol),是为掌管风和学习的羽蛇神而设,门设在可以观察春季昼夜平分点、月亮最大南北倾斜及其他天文现象的位置。玛雅人用太阳照射在门上在屋内形成的阴影来判断夏至与冬至的到来。


玛雅史料记载1221年发生了大规模的起义和内战,考古学证据也显示市场和武士神庙的木制屋顶在大约这一时间被烧毁。奇琴伊察随着尤卡坦的统治中心移往玛雅潘而开始衰落。

占巴塞文化景观内的瓦普庙和相关古民居 Vat Phou


占巴塞文化景观内的瓦普庙和相关古民居(Vat Phou and Associated Ancient Settlements within the Champasak Cultural Landscape)是一处完好保留了1000多年的人类文化景观。占巴塞文化景观,以山顶至河岸为轴心,在方圆10公里的地方,整齐而有规划地建造了一系列庙宇、神殿和水利设施,完美表达了古代印度文明中天人关系的文化理念。占巴塞文化景观还包括湄公河两岸的两座文化名城和普高山,体现了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以高棉帝国为代表的老挝文化发展概况。


占巴塞文化景观内的瓦普神庙是老挝著名的佛教古刹,老挝人把它与柬埔寨吴哥寺媲美,称为印度支那两大胜迹。瓦普在老挝语的意思为“石庙”,坐落在海拔1200米的普高山山腰,规模宏大,建筑群从山腰向下伸展,长达数百米,全部用雕有各种图案的石块砌成。由于建筑时工程未全部竣工,并且年久失修,现除一座佛殿较为完整,余皆为断壁残垣,仅存遗迹。

施特拉尔松德与维斯马历史中心 Stralsund and Wismar


施特拉尔松德与维斯马历史中心(Historic Centres of Stralsund and Wismar)这两座中世纪的老城位于德国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是公元14世纪至15世纪汉萨同盟(the Hanseatic League)的主要贸易中心。公元17世纪至18世纪,这里曾是日尔曼领土的瑞典管理和防御中心。


维斯马(Wismar)是德国北部港口城市,在波罗的海维斯马湾南岸。1167年见于史籍,1229年建市,1266年加入“汉萨同盟”。维斯马在整个德国北部城市中,它的市中心部分是最具中世纪风貌的。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港湾和通航用的水道仍然保持完好。维斯马拥有一个一万平方米的广场,这个广场堪称北德最大的广场之一。观看广场周围的建筑,便仿佛走在建筑史书中一般。

新拉纳克 New Lanark


新拉纳克(New Lanark)在这里罗伯特·欧文创建了他的工业社区,并且这种社区模式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罗伯特·欧文在英国的社会主义历史上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他是第一个领会到工业革命和教育在帮助工人阶级改造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人。至今公社还有180人左右的常住人口。今天,如果你徜徉于公社之中,还是不难想象出两个世纪之前人们是怎样在这里生活的。


新拉纳克是由大卫·戴尔于1785年作为一个完全的工业社区而建立的。当地的砂岩上建造了由克莱德河作为动力的水力棉磨坊,以及公寓风格的工人住宅。到1820年这个村庄的人口数量大约到了2500人,成为了这个国家最大的棉纺织中心。大卫·戴尔的女婿罗伯特·欧文和他的合作者们用6万英镑买下了纺纱厂(包括这个村庄和土地),开始着手建立他的社区模型。新拉纳克街景

关键字: 主题 回复
Copyright© www.it5.ne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友情链接: 大图库卫星  大图库   超级模特  it屋  嘘嘘图片网  扣子图库
找茶网找茬    5iy.com   粤房网    暗黑    就买就卖   淘狗    2QQ    看电影.
卫星地图  途嗨   随手贴   图王谷歌地球网页版  抓钱    DJ库   35168   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