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了完整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不仅插图高级,而且全部链接到卫星影像甚至高清街景,如同身临其境。
谷歌卫星使用说明。 如果你喜欢这个小玩意就请告诉你的朋友。咱们不是土豪也能嗨嗨皮皮环游世界!
迈锡尼和提那雅恩斯的考古遗址(Archaeological Sites of Mycenae and Tiryns)卫城入口的狮子门是最著名的景观之一,门宽3.5米,城墙在门的两侧突出,使门前变成一个狭长的过道而加强了防御性。两只石狮子为迈锡尼式风格。迈锡尼卫城外围由巨大的回形墙所围绕,墙体窄部为3米,宽处为8米。迈锡尼的文明以城堡、圆顶墓建筑及精美的金银工艺品著称于世。迈锡尼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文化中心之一,在公元前12世纪到达了繁荣的极点。
城堡坐落在一个三角形的小山丘之上。约建于公元前1350-1330年,城墙保存完好,按山岩高低取平,其高度一般在15-35英尺之间,最高处达56英尺;厚度10-46英尺不等,全部采用雕凿成长方形的巨石。位于西北角的“狮门”,由10.5英尺高的独石建成门柱,上覆以15×6.5英尺的矩形独石门楣。门楣之上又有高10英尺镌刻两头雄狮的浮雕,“狮门”因此得名。
梯林斯(Tiryns)是希腊迈锡尼文明的一个重要遗址,在希腊神话传说中,梯林斯是赫拉克勒斯出发完成他著名的十二项伟绩的地方。此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有人居住,青铜时代逐渐繁荣,在青铜时代晚期修建了一座宫殿,是希腊大陆上保存最完好的遗迹之一。在迈锡尼文明晚期它逐渐衰落,公元前468年被阿尔戈斯所消灭。
埃纳雷斯堡大学城及历史区(University and Historic Precinct of Alcalá de Henares)是世界上第一座被规划成为大学城的城市。古老的埃纳雷斯堡大学始建于1499年,十六世纪时达到鼎盛,十七世纪陷入危机,1836年迁至马德里。题图为阿尔卡拉大学的银匠式风格建筑:从这个巷子走进去
埃纳雷斯堡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293年,它的前身是由卡斯蒂利亚国王桑丘四世建立在修道院的“学术研究中心”。要知道,当时的西班牙的修道院,也是学术研究机构。由于历史上长期的政教合一,社会学术机构通常由信奉基督的天主教会主办,因此研究机构也往往出现在修道院里。
1547年的10月9日,埃纳雷斯堡的玛利亚大教堂为一位出生不满一个月的婴儿做了洗礼,这就是日后的文学巨匠,小说《唐吉坷德》的作者塞万提斯。他出生在埃纳雷斯堡大学城的最佳发展期,成长于大学城的成熟期。塞万提斯博物馆(Museo Casa Natal De Cervantes)。
北京皇家祭坛—天坛(Temple of Heaven: an Imperial Sacrificial Altar in Beijing)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靖九年(1530年)设立四郊分祀制度,在天坛建圜丘坛专用来祭天。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嘉靖十九年(1540年),又将原大祀殿改为大享殿。清廷入关后,一切仍按明朝旧制。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建天坛内外墙垣,改土墙为城砖包砌,内坛墙建成悬檐走廊。
天坛的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天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
天坛从选位、规划、建筑的设计以及祭把礼仪和祭祀乐舞,无不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成功的把古人对“天”的认识、“天人关系”以及对上苍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至。建筑处处展示中国古代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
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Summer Palace, an Imperial Garden in Beijing)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1961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颐和园街景、十七孔桥
塞默灵铁路(Semmering Railway)建于1848年到1854年,穿行于崇山峻岭中,全长41.9公里,是世界上第一条高山铁路,是最伟大的土木工程之一,也是铁路建筑史上的里程碑。沿途隧道、高架桥以及其他工程的建造水平很高,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当年的筑路者们凭借着简陋的工具和惊人的毅力,用了6年时间完成。
塞默灵地区到处是崎岖的峭壁和深渊险谷,为了建造这条铁路,就必须打通多条隧道并架设多座桥梁。设计师卡尔·冯·盖加仔细勘测了5年,在所有可能出危险的地方做了标记。尽管当时欧洲钢铁工业比较发达,盖加还是坚持全线桥梁隧道使用石块砖瓦材料,使铁路工程与阿尔卑斯山的自然景色浑然一体。
可以想象,当年的铁路工程是个多么巨大的挑战:16座大型高架桥、129座桥、15条隧道,最长的隧道长达1430米。当火车抵达塞默灵时,会看见小镇的车站上,陈列着一辆150多年前铁路开通时使用的蒸汽机车。
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盆地的石壁画艺术(Rock Art of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on the Iberian Peninsula)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大规模壁画群。人类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时期的生活方式被生动形象地描于石壁画之中。是世界上唯一的史前晚期石壁画艺术遗址。自从1879年西班牙桑坦德尔的阿尔塔米拉山洞的旧石器时代壁画被发现以来,几乎分布在半个伊比利亚半岛。
旧石器时代壁画指那些隐蔽于山洞深处,暗不见光的壁画,它们大约是公元前四万年到公元前一万年前的作品。这些壁画用色不一,主要有黑色、红色和赭色;画面没有人的形象,主题都是些自然界的动物。阿尔塔米拉岩洞就是旧石器时代壁画的著名代表。
至于地中海沿岸壁画,其考证年代约为公元前六千年到公元前四千年前,均在并不很深的洞穴内,光线较容易照到。画面多为单个或群体的动物,人的形象常出现在画中。
席尔加·维德(Siega Verde)岩石艺术考古区(Prehistoric Rock Art Sites in the Côa Valley and Siega Verde)科阿峡谷史前岩石艺术遗址位于葡萄牙瓜达区查所斯蒙太斯省和奥多都罗省。科阿峡谷拥有大量属于晚旧石器时代(约公元前22000年至公元前10000年)的岩石雕刻,这种如此集中表现早期人类艺术活动的样例在全世界来说也是绝无仅有的。
2010年在葡萄牙科阿峡谷史前岩石艺术遗址(Parque Arqueológico do Vale do Côa)上扩展为“科阿峡谷和谢加贝尔德的史前岩石艺术遗址”,为葡萄牙和西班牙共有。扩大后的遗产由16个遗产点增至17个遗产点(新增“谢加贝尔德的史前岩石艺术遗址”遗产点1处)。
考古区内包括645件岩刻艺术作品,全部雕刻在因河流侵蚀冲刷形成的陡峭岩石上。作品主要是对动物形象的描绘,但其中也可以找到几何图案与概括抽象图案。席尔加·维德与科阿峡谷的史前岩石艺术遗址代表着伊比利亚半岛旧石器时代露天石刻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Ouadi Qadisha (the Holy Valley) and the Forest of the Cedars of God (Horsh Arz el-Rab))圣谷指的是黎巴嫩中北部地区群山夹峙、峰峦叠嶂之下的谷底,神杉林指的是这一地区山坡上和山巅上的雪松。圣谷中有一些天然山洞以及由人搭建起的石屋,这些建筑自公元前3世纪至古罗马时代一直有人居住。圣谷从基督教早期就一直是修道士的聚集地,成为了隐士、苦行修道者的收容所。
雪松(Cedars Forest)已经成了黎巴嫩的民族象征和国家名片。雪松直耸云天、从不弯腰的形象,一直都是黎巴嫩人心目中坚强和不屈的象征。如今的国旗、国徽、货币上都有雪松的图案。
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纪伯伦(Kahlil Gibran,Gibran Museum)的墓地面积只有20多平方米,其中摆放着纪伯伦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墙中央有一个约两米长的洞穴,里面放着纪伯伦的棺木,洞口用洁白的雪松根堵住。
荷兰最大的围海造田工程是须德海工程,通过修建阿夫鲁戴克拦海大坝(Afsluitdijk)将原来的须德海变成为一个内陆湖艾瑟尔湖,并抽干部分湖水开垦新土地超过1700平方公里,也造就了荷兰最年轻的省份弗列弗兰省。大堤全长32公里,宽90米,高出海面7米,上面修建了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是世界上最长的防洪堤防,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困扰荷兰几代人的严重水患,成为从月球上可以看到的又一伟大人类建筑。这项工程被称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
大堤把汹涌奔腾的大海拦腰切断,形成了一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一面是碧波淡静的内湖的景象。海水的水面比湖水水面高出很多,这也是低地荷兰所独有的景象。站在瞭望塔上俯瞰水天一色,远眺一眼望不到边的拦海大堤,心中充满了对荷兰水利和对荷兰人民的赞叹。
位于西伯利亚南部的金山-阿尔泰山(Golden Mountains of Altai)是西西伯利亚地理生态区的主要山脉,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鄂毕河的源头。总占地面积为1611457公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三个区域:阿尔泰司基扎波伏德尼克及傣勒茨克叶湖缓冲地带(Altaisky Zapovednik and Buffer zone of Teletskoye Lake)、卡顿司基扎波伏德尼克及贝露克哈湖缓冲地带(Katunsky Zapovednik and Buffer zone around Belukha Mountain)、吴郭高原上的吴郭静养区(Ukok Quiet Zone on the Ukok Plateau)。
该地区向世人展示了完整的中西伯利亚标高植被。其中包括无树大草原、森林-草原交错带、混交林、次高山植被、高山苔原等。它还是雪豹等濒危物种重要的栖息地。
阿尔泰山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很久以前就发掘出了大量旧石器时代的文物。这里记录着许多部落民族在这方土地上的起起落落,成吉思汗、斯吉台、土耳其、维吾尔和蒙古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历史的足迹,直到18世纪中期阿尔泰才正式归属于沙皇俄国。
友情链接: 大图库卫星 大图库 超级模特 it屋 嘘嘘图片网 扣子图库
找茶网找茬 5iy.com 粤房网 暗黑 就买就卖 淘狗 2QQ 看电影.
卫星地图 途嗨 随手贴 图王谷歌地球网页版 抓钱 DJ库 35168 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