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谷歌地球谷歌卫星网页版环游世界

你们城里人真会玩,都开始玩卫星了……

本站收录了完整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不仅插图高级,而且全部链接到卫星影像甚至高清街景,如同身临其境。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回复这个帖子。 如果你喜欢这个小玩意就请告诉你的朋友。咱们不是土豪也能嗨嗨皮皮环游世界!     返回首页

阿里卡和帕里纳科塔地区的新克罗文化聚落及木乃伊制作


阿里卡和帕里纳科塔地区的新克罗文化聚落及木乃伊制作(Settlement and Artificial Mummification of the Chinchorro Culture in the Arica and Parinacota Region),遗产地由3个区域组成:位于阿里卡市区的阿里卡山北坡、哥伦布10遗址,以及城南100公里处的农村环境中的卡马罗内斯河入海口。它们共同见证了约公元前5450年至前890年的海洋狩猎采集者文化,


这些人居住在智利最北端阿塔卡马沙漠(Atacama Desert)干旱且环境恶劣的北岸。在该遗址发现了已知的最古老的人工木乃伊化尸体的考古证据,墓地中既有人工木乃伊化的尸体,也有由于环境条件而保存下来的尸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克罗人完善了其复杂的殡葬习俗,他们系统地肢解和重组了各个社会阶层的亡者的身体,以创造“人造”木乃伊。这些木乃伊的材质、结构和审美特质被认为反映了先人在新克罗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在该遗迹中还发现了用矿物和植物材料制成的工具,以及用骨头和贝壳制成的简单器械,这些器具使得新克罗人能够大量开发海洋资源。亦是新克罗文化复杂精神信仰的独特见证。复活节岛

川圹巨石缸遗址-石缸平原 Plain of Jars


川圹巨石缸遗址-石缸平原(Megalithic Jar Sites in Xiengkhuang – Plain of Jars),又叫石缸阵,位于老挝北部偏远的川圹省省会丰沙湾查尔平原上。“查尔”在老挝语中就是“石缸”的意思,而这个平原得以出名,正是靠着一大片神奇的石缸阵。它与英国的巨石阵、智利的复活节岛巨石人像和南美洲的石人圈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石器之谜”。那些石缸,都是用整块花岗石雕凿而成的,由于天长日久,石缸内外长了很多青苔。老挝文物保护部门给每一个石缸上都用白油漆编上了号码。Plain of Jars Site 2


那里错落无序地放置着上千个石缸,每个缸都由整块坚硬的花岗岩雕成,虽然大小不一,有圆有方,但都经过精细的加工,里面平坦光滑、空无一物。据专家测量,这些缸小的有1 吨来重,大的则重达5 吨以上。在石缸平原上,一共有3个这样的石缸群,大致以一个小山洞为圆心呈扇形分布,一眼望不到边际。老挝川圹高原偏远山地和河谷中有超过85处的古石缸遗址,其中石缸遗址1号是最为人所知的一处。

塞勒隆台阶 Escadaria Selaron


塞勒隆台阶(Escadaria Selaron),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拉帕和圣特雷区,这里原本是贫民窟里一个普通的水泥阶梯,经过智利艺术家乔治塞勒隆的艺术创造,逐渐成了里约旅游的必经之地。从1990年开始,乔塞勒隆利用从60多个国家搜集来的瓷砖、陶片和镜子,经过多年的努力把原来灰突突的水泥台阶装饰得五彩缤纷,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墨尔本涂鸦街


后来加上各国游客纷纷捐助以及他自己创作的艺术瓷砖,最终完成了这颇为壮观的250层台阶的瓷砖艺术作品。通往台阶的街道两旁,可看到许多涂鸦艺术作品,这些涂鸦经常被更新,所以这里街道的墙面总是变化着。亲自去看看

国外的鬼城 Ghost town


柴滕(Chaitén),是智利中南部的一个城镇,始建于1933年,面积8471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718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0.8人。柴滕在2008年柴滕火山(Chaiten Volcano)喷发中被掩埋,火山喷发引起布兰科河泛滥,淹没了整个小镇,并摧毁了大部分的基础设施之后,柴滕变得完全不能居住。这是柴滕火山9000年来首次喷发,智利政府最先在小镇以北10公里处尝试重建,后来又进行原址重建,但小镇的未来仍不容乐观。倒坍的房屋和缠绕在一起的电话线证明这里曾经有人居住。确实是鬼城啊

复活节岛 Easter Island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Rapa Nui National Park)是当地人对复活节岛的称呼。波利尼西亚人约在公元三百年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社会,他们不受外部影响,创建了极大的且富有想像力的,独特的巨型雕刻和建筑。从十世纪到十六世纪期间,这个社会建筑了神殿并树立起了巨大的石像,称为莫阿伊,使整个世界为之着迷。与巨石人像一起流向人世的还有无数不解之谜,比如朗戈木板之谜。


复活节岛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它们或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其中有几十尊竖立在海边的人工平台上,单独一个或成群结队,面对大海,昂首远视。这些无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动,高鼻梁深眼窝长耳朵翘嘴巴。石像一般高5-10米,重几十吨,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300多吨。有些石像头顶还带石帽,重达10吨。这些被当地人称作“莫埃”的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雕凿而成,有些还用贝壳镶嵌成眼睛,炯炯有神。马耳他巨石庙、英国巨石阵


这里密布着洞穴、石头祭坛(ahu)、倒塌的巨人石像(moai)和岩石画。公园内的主要观光点有安加罗阿、阿纳凯海滩、拉诺廓火山、拉诺·拉拉库采石场(Rano Raraku),就在复活岛的东部,AhuTongariki,就是那15个巨大石像。

奇洛埃教堂 Churches of Chiloé


奇洛埃教堂(Churches of Chiloé)是拉丁美洲独特的木结构宗教建筑中的典范,是起源于17到18世纪,19世纪由圣方济修会发扬光大并延续至今的徒步传教行为的一种衍生物。这些木制建筑和周围景致、自然环境组合在一起,成为完美、和谐的统一体。


由于只有400年的殖民历史,这里传统建筑的历史当然不可能象欧洲的历史建筑那样年代久远,但是在智利人眼中,这些木制教堂是智利建筑发展史的开始,也代表了这个国家现代历史的早期文明。


奇洛埃教堂由三部分组成:圣墓教堂、骷髅地教堂和寻获圣架教堂。奇洛埃教堂外观像一个十字架,教堂内的小教堂实际上只是整座建筑的大殿:和罗马的万神殿一样呈环形,只能通过圣墓上方的圆顶采光。Iglesia De Achao 就是这种风格的教堂。

仓库城,康托尔豪斯区和智利屋 Speicherstadt and Kontorhaus District


仓库城,康托尔豪斯区和智利屋(Speicherstadt and Kontorhaus District with Chilehaus)仓库城和毗连的康托尔豪斯区是德国港口城市汉堡市中心建筑密集的区域。仓库城最早是1885至1927年间建在易北河上一些狭长的岛上的(部分在1949至1967年间重建)。仓库城由15个大型的仓库区和六个附属仓库群以及一个相连的短运河系统组成,此外还有六大附属建筑和短渠,面积3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仓库群遗址。


康托尔豪斯区面对现代化的智利屋,由占地5公顷的六座大型办公综合楼组成,建造于1920年至1940年,为了方便港口周围的商业发展。这片遗产地展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快速发展的成果,是繁荣贸易发展的产物。智利屋(Chilehaus)

印加路网 Qhapaq Ñan, Andean Road System


印加路网(Qhapaq Ñan, Andean Road System)由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共同申报。遗产项目共计包括149个遗产点,其中在阿根廷境内共有14处遗产点,在玻利维亚境内共有4处遗产点,在智利境内共有34处遗产点,在哥伦比亚境内有9处遗产点,在厄瓜多尔境内共有28处遗产点,在秘鲁境内共有60处遗产点。


印加路网是南美洲被殖民前覆盖最广、最先进的运输系统。该路网以两条分叉众多的南北走向的道路为基础,其中,最有名的一部分是马丘比丘小径。部分路网是由先于印加帝国的文明建造的,特别是瓦里文明。部分路网还在西班牙殖民时期沿用。这坐落在海拔500至800米之间的纪念碑式的道路可宽达20米,连接着人口稠密地区、行政中心、农业区和矿场,同时还有印加人心目中的神圣的空间。Parinacota小村

塞维尔铜矿城 Sewell Mining Town


塞维尔铜矿城(Sewell Mining Town)建于20世纪早期,是布瑞登铜业公司(the Braden Copper company)在厄尔特尼恩特(El Teniente)这一世界最大的地下铜矿中为工人修建的工房。在巅峰时期,塞维尔拥有15000名居民,但在20世纪70年代小镇的大部分都被废弃了。小镇沿着从火车站升起的庞大的中心阶梯而建,地势非常陡峭,轮式车辆根本无法抵达。


沿街建筑是由原木搭建的,通常漆成鲜艳的绿色、黄色、红色和蓝色。这些房屋由美国设计,其中大多数是按照美国19世纪的风格建造的,但是其他建筑,如工艺学校(1936年)则是现代主义灵感的产物。塞维尔是20世纪唯一一座为全年度使用而在山区建造的大规模工业采矿住区。智利早在一八六九年就是世界上第一大产铜国,年产五万多吨,可满足世界消费量的百分之六十。

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 Humberstone Saltpeter Works


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Humberstone and Santa Laura Saltpeter Works)的200多座硝石采石场。来自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大批工人在这里采矿,制取硝石,形成了特有的潘帕斯文化。这一文化以其语言的多样性,具有创新活力和对社会公平的早期探索而著称,对社会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


从1880年开始,成千上万名矿工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了60多年,开采世界上最大的硝石矿,生产化肥硝酸钠,用于改造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及欧洲的农田,并为智利创造了巨大财富。由于这里的建筑物容易遭到破坏,最近又受到地震影响,这里已列入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以便募集资源,对其实施保护。


20世纪30年代早期,硝酸盐的人工合成技术在欧洲的飞速发展,敲响了硝石采矿工业的丧钟。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仍有10%的硝酸盐来自智利,而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份额迅速下降至3%。硝石矿资源是亨伯斯通(Humberstone)小镇存在的唯一理由,1959年,矿井和矿场在城镇中彻底消失,随之消失的还有工人。仿佛一夜之间,亨伯斯通被风暴席卷,变成毫无存在价值的鬼城。


圣劳拉(Santa Laura)建于1872年,比亨伯斯通晚10年,它与硝石矿的渊源似乎更为明显。与亨伯斯通相比,圣劳拉的采矿场稍小,在1920年代的全盛期,曾经有450户人家谋生于此。矿场于1958年关闭,现在只剩锈迹斑斑的机器。

关键字: 主题 回复
主题 智利 有11条记录
Copyright© 首夫托拉基斯基的卫星  
1 2